找到相关内容583篇,用时7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以戒为师

    以戒为师  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见楞法师   戒──正顺解脱之本  修行佛道,当以“戒、定、慧”三无漏学为基础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戒为无上菩提本。”戒是成就佛道的重要准绳,是指引行者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的灯塔。  戒如渡海浮囊,倘若浮囊破一小洞,就渡不了海、到不了岸。所以应严持戒法,不令身心有所违犯。《佛遗教》云:“戒是正顺解脱之本。”又云:“因依此戒,得生诸褝定,及灭苦智慧。”...

    见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346498.html
  • 试论佛教戒律的形成及其弘扬

    中想到:为了佛教的精神及其救世的工作不至于因佛的灭度而陷于停顿,根据佛临灭前的:“汝等比丘,于我灭后,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,如暗遇明,贫人得宝;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。”《遗教》的教诲,决心召集当时的大...》、迦叶遗部《解脱戒本》、弥沙塞部《五分律》、婆粗富罗部《未传》。  部派时期,各派对佛陀的教义见解不尽相同,故又形成了戒律的多种版本。对初次结集的律藏本来面目,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了。但纵观诸律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62856431.html
  • 西园戒幢律寺沙弥教育制度

    法师著      淄门崇行录      弘一律师传  陈慧剑著      虚云和尚年谱      太虚大师传    3、佛祖警训      法句      遗教      劝发菩提心文      伪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856800.html
  • 以忍为力 ——湛弘法师

    ,不为外境所转而失去了心理的平衡。 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“忍”的格言警句,估计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,如:知足常樂,能忍自安;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;但是要做到,可就不是一般功夫了,佛陀也在《遗教》中,告诫弟子:“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。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、讥讽、恶骂之毒,如饮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人也。”可见,忍是需要经过一番寒彻骨的养深积厚,而酝酿成的涵养。 《弘一大师传》中记载: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576395.html
  • 了幻法师答:有嗔恨心,不知如何放下?

    诸心病中,第一难治。’ 嗔心的危害 1、诸恶业多是由嗔心起。 2、火烧功德林。 嗔恚之热恼如火,所以也叫它嗔恚火。遗教曰:‘嗔心甚于猛火,常当防护,无令得入。劫功德...

    了幻法师

    了幻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20094183292.html
  • 译者其人其事

    译者其人其事  现在,我们学习的《佛遗教》是中文,它是由梵文《佛遗教》翻译过来的。是哪位高僧大德将梵文《佛遗教》译成中文呢?这就是“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”。   一、本翻译的年代   ...鸠摩罗什法师,就是这其中的一位突出代表。  鸠摩罗什法师(344—413,一说350—409),是这部《遗教》的翻译者。鸠摩罗什,省略称作“罗什”,全名应叫“鸠摩罗耆婆”,是结合父母名为名,译成中文是“...

    正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546159.html
  • 周叔迦:《涅槃》三之研究法

    《涅槃》三之研究法  周叔迦  《涅槃》者,佛于灭度时最后之教诫,是中有大、小乘之分,各有三部。小乘经者,一为《长阿含·初分游行》,凡有四译;一为《遗教》,惟有单译。大乘经者,一为《大般涅槃》,凡有八译;二为《方等般泥洹经》,凡有二译。今所取者小乘之《遗教》,大乘之《大般涅槃》,益以《金光明经》,以明扶持戒律,抉择邪正,阐一乘佛性,显法身常住也。  一 《遗教》  是唯有单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1764521.html
  • 佛教的财富之道

    俗话所说: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。”如果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财富的作用和过患,我们往往就会被它所伤害,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。  一、知足为富  《佛遗教》中说:“不知足者,虽富而贫;知足之人,虽贫而富。...无厌,乐少苦多,觉之为贤。”科技进步,物质文明并不能令人少欲知足,****多了,苦自然也就多了。所以,《佛遗教》说:“多欲之人,多求利故,苦恼亦多;少欲之人,无求无欲,则无此患。”  在人的心里,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1265496.html
  • 法句遗教

    法句遗教  张火庆  中兴大学中文学报第 3 期  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  1990.01出版  页201-224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206页  佛遗教  佛遗教是合刊的总名(注一),包含有〔四十二章  〕、〔遗教〕、〔八大人觉经〕。这三本原来都是各  自独立单行的,各有其历史文献与教义精粹的特殊意义,也  特别适合于...

    张火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0870799.html
  • 以忍圆满人生

    事业   《佛遗教》中提到:“忍之为德,持戒苦行所不能及。”忍,虽然不是事上、有形有相的苦行,但却是心念上的苦行。因为,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以及想法,也有不同的情绪,所以,往往会因意见相左而产生摩擦,...地有高低,随其高低密触地上,其间无一针一发之可容。此相表佛之慈悲平等,不论菩萨或逆罪者,皆怜悯引导利益之德。) 忍辱乃是大丈夫之行   《佛遗教》言:“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。”由是可知,...

    见琛法师

    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1000193224.html